品牌 | 東洋 |
貨號 | PP |
用途 | 注塑顆粒 |
特性級別 | 標準級|||耐磨|||耐老化||| |
牌號 | J5100A |
型號 | J5100A |
加工級別 | 注塑級||| |
品名 | PP |
外形尺寸 | 顆粒 |
用途級別 | 通用級||| |
生產企業(yè) | 東洋 |
是否進口 | 是 |
聚材表面聚烯烴類附著樹脂的附著機理1.1PP系Eastman公司的PP基附著樹脂產品眾多,如組成為氯化PP的CP164-1、CP343-1、CP343-3、CP730-1、CP515-2,廣泛用于溶劑型體系的底涂,其中耐濕性和耐汽油性*的為CP730-1,相容性*的為CP343-3和CP515-2。用于水性的CP310W和CP347W、CP349W分別為馬來酸酐接枝等規(guī)PP的氨水改性和2-氨基-2-甲基-1-丙醇(AMP-95)改性物。PP的接枝共聚物最為常見的是通過熔融聚合的馬來酸酐接枝物PP(PP-g-AM),剩下的一種是源于對馬來酸酐接枝PP的改性,另一種則直接在PP上產生改性點。Novak等以過氧化苯甲酸叔丁酯為引發(fā)劑,在135℃下將1000g等規(guī)PP粉和30g馬來酸酐進行熔融聚合,反應結束后以碳酸鈉水溶液和清水漂洗,所得聚合物實測接枝率1.4%。改性前后與聚醋酸乙烯酯的界面張力由8mJ·m-2降至0.05mJ·m-2,黏接機械強度從26J·m-2提高至183J·m-2。Boyer等將PPg-AM(數均分子量53000)與的端胺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調聚物(數均分子量10000)進行酰胺化反應,產率隨調聚物的分子量變化,*為37.8%,以此系列作附著樹脂對PP和聚偏氟乙烯進行了附著測試,與純凈的PP-g-AM相比,改性后的附著樹脂隨調聚物含量增加而附著增強,隨調聚物分子量的增大附著增強,當接枝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質量比在49%,分子量為30000時,比PP-g-AM的剝離力提高近70倍。
BASF首先利用五價鐵鹽絡合物對PP催化氧化,然后利用氮賓插入PP的C—H鍵,*將處理過的PP溶于芳香烴與丙烯酸單體完成接枝聚合,水分散后得無氯水性附著促進劑樣品(i-PP[MA])。與填充了乙丙橡膠的另一PP附著促進劑(i-PP[E])相比,隨著PP基材的硬度提高,i-PP[MA]的附著強度會比i-PP[E]高出4~8倍,比氯化PP的水性產品高出3~5倍。Kawahara等以丙烯和10-十一烯-1-醇單體制備成含端羥基支鏈的PP,然后通過丙烯酰溴合成末端帶溴的大分子引發(fā)劑,*根據原子轉移自由基聚合(ATRP)原理用聚乙二醇雙馬來酸單酯(PEGMA,數均分子量為350和1100)進行擴鏈,盡管只測定了最終的表面水滴的接觸角變化,從擴鏈前101°降為45°,這種表面能的降低無疑為PP基材提供了新的附著樹脂的選擇。PPG以氯化PP為原料,根據ATRP技術分別合成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羥丙酯、甲基丙烯酸環(huán)己酯、甲基丙烯酸縮水甘油酯等的接枝共聚物,并以這些作附著樹脂配制涂料測試其在塑料表面的附著強度,數據表明不同的接枝組成和比例會影響涂層的附著強度及附著樹脂的透明外觀